一、劇情:
美國現任總統在想要競選連任的前11天,捲入了白宮女實習生性醜聞的風爆中。這對於追求連任的總統而言是一大考驗,因此找來了總統極為信任的危機處理專家-康洛德。而他也找到了製片家史丹利來幫助他解決這次的危機。史丹利透過他的班底創作出一場「出兵阿爾巴尼亞」的戰爭,透過這個戰爭順利的轉移了國人的注意力。雖然說在第一幕結束後就被中情局的幹員所破壞掉,中情局出面宣佈戰爭即將結束。原本以為這個虛構的戰爭就要被迫結束了,但是透過史丹利的鬼才還是順利的讓戰爭的話題延續下去,他們想出有軍人被遺留在戰場的情節,搭配著虛構的古老民謠,順利的將那位假定被遺留在戰場的軍人營造出英雄的形象,也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心。而總統也在康洛德以及史丹利團隊的努力之下順利的連任成功。正當一切事務都圓滿結束的情形下,大製片家史丹利因為對於總統的連任有產生威脅性,因此在電影的結尾也被自己的好友康洛德給剷除在這個世界上,為自己的人生話下句點。
二、評析:
這是一部很有名的政治電影,尤其是在近幾年幾乎成了政治學門的學生必看的電影之一。這部影片在1998年於台灣上映時,故事中的情節「正巧」與當時的美國總統跟白宮實習生陸文斯基的性醜聞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每個看完影片的觀眾都不免發出會心一笑。
在影片的一開始,有一段經典的對話:是狗搖尾巴,而不是尾巴搖狗。我想如果把這段對白放在影片中來看,我們可以看到狗正巧是政府高層,而媒體則變成了那條處處受狗指揮的尾巴。這一個極為弔詭的現象,媒體自詡為監督政府的第四權,然而媒體報導的素材卻只能單方面的仰賴政府供應,媒體工作者難道不會懷疑嗎?難道不會抗拒嗎?當政府的大手可以掌控媒體資訊的來源,扮演壟斷者的角色時,這可是一件多麼嚴重的事情呀!社會上的人民都成了順從的公民!我們不會對政府的行為有任何的懷疑。這樣的情節讓我不禁想起了歐威爾的「一九八四」。大洋國的人民藉由真理部所提供的資訊來得知社會上所發生的事件,每個人民對於政府所提供的訊息都當成真理一樣的看待,即便是政府的說法前後矛盾人民仍是深信不疑。當片中一切都可以偽造的情形下,除了當地少女、戰俘之外,傳統的古老民謠都可以被偽造出來,當文化都可以被編構,那還有什麼是真實的呢?
當然在資訊發達的今日,任何一個人想要扮演資訊壟斷者的角色已經是不大可能的一件事,因此當我們在佩服神通廣大的製片家史丹利製做出一個轉移大家焦點的「巨大煙霧彈」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好萊塢編劇們的豐富想像力。他們居然可以憑空想像出敵人,並且創造出一場「縹緲戰爭」,沒有煙硝、沒有傷亡,在新聞台上所播出的戰爭片段都是在攝影棚內完成的。然而舉國上下居然也相信了這場戰爭,輿論也一面倒的支持現任的總統,使得他的支持度也從性醜聞案的谷底漸漸的向上攀升,最後竟然在總統大選的投票中贏得了連任。我們也不禁想到,是否媒體高層也已經知道真相了,只是他們為了「執政者」的利益而配合演出這一場秀呢?如果真是如此,那人民還真是一群可憐且被制約的生物呀!
在片中我們也看到了美國人「自豪」(或者是說「自我」、「自傲」)的一面。他們沒有理由的選擇了阿爾巴尼亞,尤其是當被問到為何選擇阿爾巴尼亞時,康洛德竟說「他們也沒做過什麼好事呀」!一副儼然以「上帝」的姿態在選擇倒楣的第三世界國家,沒有理由、不用告知,直接就選擇了他們作為滿足一己之利的犧牲品。我們在片中也聽到的那首為了要振奮人心而創作的歌曲。聽起來是很振奮人心,讓人有股想要上前線為了保衛國家而奮戰的衝動。但是我們看看歌曲中的歌詞,不禁發現充滿著濃厚的美國本位色彩。這樣的橋段在好萊塢電影中是司空見慣的,尤其是在崇尚「英雄主義」的片段中,像是ID4星際終結者、空軍一號等。在九一一事件爆發後,有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反省,這樣子運用美國英雄主義的意識型態是否恰當,是否會激怒更多對美國存在敵意的國家或組織呢?
在好萊塢的電影中,女性的角色也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只是女性的角色大多是扮演點綴的角色,就像是007系列的電影中一般,而在這部片子裡也有一個與康洛德強烈對比的角色,一個看似精明的角色-白宮的女主管。我們應該可以揣測身為白宮的女主管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應該表現出處變不驚、臨危不亂的樣子,然而在劇中她跟危機處理專家康洛德比起來,一點也沒有白宮主管的架勢。在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她跟康洛德坐在加長型轎車中被中情局的幹員攔下帶回局理調查時,她所表現出驚慌的樣子,跟康洛德一付能言善道,把中情局的幹員說得一楞一楞的精明形象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此外,在片中白宮的媒體連絡員居然要靠著「肉體關係」才能把記者留在她的視線範圍內,進而可以讓「老民謠」的策略成功。因此在這部片子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女性角色還是有隱約的呈現出被壓抑著的形象。
在片中觀眾也看到了「權力」是如何的被運用。當總統有難時,政府需要史丹利的長才,於是給他處處禮遇,給予特權,讓他從一個沒有得過奧斯卡大獎,鬱鬱寡歡的製片變成了白宮的座上嘉賓,享受到權勢被捧在手心的滋味。而史丹利也頗為enjoy這樣的工作,從拍片、找人創作歌曲、設計周邊商品。正當史丹利沈迷於控制國家發言權力的同時,中情局打破了他編織好的美夢,讓他一手催生的戰爭消失於螢光幕前。正當康洛德準備要放棄的時候,史丹利不願意讓自己的心血付諸流水,因此提出了新的構思,硬是將主導權奪了回來。最後當他完成任務幫助總統取得連任的勝利後,卻因為想要藉此成名,變成一個舉國皆知的大製片家,而遭到被迫消失的命運。還真是一個兔死狗烹的現代翻版呀!在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朋友,當對方需要你幫忙的時候,他會把你當成座上賓。可是當對方不需要你的時候,你便會被一腳踢開了。政治現勢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在現今的台灣政治中,我們看到許多的地方派系鬥爭便是這樣。我們以嘉義縣為例來看,嘉義縣的政治長期以來都是由「黃派」以及「林派」所操控著。現今的縣長陳明文為林派的掌門人,而前立委曾振農則是遊走於兩派之間。曾振農原本是被歸類為黃派的人馬,但是因為長期與黃派互有衝突,因此轉而投向林派。而當林派有需要曾振農的支援時,陳明文與曾振農親如兄弟,還在上屆的立委選舉中大力的支持曾振農的妻子張花冠參選立委,動員旗下的樁腳支持張花冠當選立委。然而當曾振農有威脅到林派的利益時,林派則是與之漸行漸遠,這樣的情形在今年的立委選戰中則是更加的明顯。除了地方的派系之外,在中央的層級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案例,像是民進黨、國民黨的前幾任黨主席不也都離開了他們原先的政黨嗎?Michels說過:任何人的組織,尤其是政黨都是由寡頭所控制的。這就是著名的「寡頭鐵律」。而這些卸下黨主席光環的政治明星他們為什麼會離開原先的政黨呢?我想與接班人的衝突有很大的關連吧!
看完了這部片再對照著台灣的現狀,坦白說,我還不由自主的想起了「319的槍擊案」。不知台灣版的「319槍擊案」是否與虛構版的「出兵阿爾巴尼亞」有一點點的相關呢?
- Dec 04 Sat 2004 08:18
WAG THE DOG(桃色風雲-搖擺狗)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